0551-6878 8887
哪種情況下會被稅務稽查?一旦被稅務稽查企業應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幾率問題是不定的,可以參考一下底下介紹的這幾個情況自查,如果中了,那很容易就會被查,然后就要趁早進行財稅合規了。
作為小規模納稅人企業,什么情況會被檢查?
1、開票額正好在免征額臨界點
現小規模免征額調高到月15萬或季度45萬,有許多小規模納稅人開票額就隨著免征額臨界點浮動,以前是季度27-30萬之間,現在季度40-45萬之間,這樣不想引起稅務機關的注意都難。
2、存在著大量作廢發票或作廢發票異常
企業存在著大批量的作廢發票或開票金額快達到免征額臨界點時,出現作廢發票現象,這些都會被稅務機關秋后算賬!
作廢普通發票份數10份,比例占當期全部普通發票50%以上,或作廢普通發票金額占當期全部正數普通發票金額50%以上,開具金額10萬以上;滿足任意一個條件,都很容易作為異常企業預警。
3、超標強制轉為一般納稅人
有許多會計認為,小規模的標準是年500萬元以下,只要1-12月累計開票額控制在500萬以內就沒問題,有這樣的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政策中說的年銷售額,指的是連續不超過12個月或四個季度的銷售額,并不是我們理解的公歷年度1-12月。
正是因為理解有誤,每年都有很多小規模納稅人被強制轉為一般納稅人,對于進項抵扣較少的企業來說,無疑增加了稅收負擔。
4、一址多戶開具發票
在同一地址注冊多家小規模納稅人來開具發票,同一IP地址對外開具發票等等。
5、短時間內開票異常
有一些剛成立的小規模納稅人,短時間內開具大量發票,且法人或負責人年齡偏大或戶籍不在本地等等。
6、個體工商戶不記賬
稅務機關明確:達到建賬標準的個體工商戶需要記賬;達不到建賬標準的個體工商戶,需建立收支憑證粘貼簿、進貨銷貨登記簿。
7、個體工商戶沒有業務,可以不報稅
很多個體工商戶,將稅務零申報和不申報混淆。認為自己符合稅務零申報的情形,就可以不報稅。
注意了,稅務零申報≠不申報,稅務零申報也是要在規定時間向稅務機關進行報稅!
而且,征管法的第六十二條規定:
納稅人未按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8、個體戶免稅,不用交稅就不用再報稅
這里的免稅是指個體工商戶月銷售額15萬元或季度45萬以下可免征增值稅。
很多人認為,沒超過免征額不用交稅就不用再報稅,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個體工商戶銷售額無論有沒有超過月15萬或季45萬元的,都應當記賬報稅,只有申報了才可以享受免稅的優惠政策!
如果被查到問題應該如何去解決
稅務稽查的手段包括實地檢查、調取賬簿資料、詢問、查詢存款賬戶或者儲蓄存款、異地協查等五大方法。稅務稽查程序的開展整體上分為四個環節,即選案、檢查、審理、執行,由稽查局內設的四個部門分別負責。其中,檢查環節是稽查程序的重頭戲,完成主要的取證工作,并提出初步的處理建議;審理環節對案件進行審核定性,可以對檢查環節的權力行使進行監督。
很多經營者都遇到過這樣的狀況,突然接到稅務機關的稽查通知,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面對稅務稽查,不要慌張,一定要積極配合,不要犯抵抗隱瞞這樣的低級錯誤,否則會造成更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企業相關人員被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