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令創業人和財會人員望而生畏的關鍵字有什么?財小花認為是“稅務稽查”,2021年光“虛開增值稅票”這一項,被依法查處的公司高達44萬家,接下來重點給大家講什么是稅務稽查,查誰?公司又當如何自處?
誰來查?
在以往,也許有的公司會透露自己和稽查員“有關系”,不會被查也不擔心被查。可是如今,已經變天了!現行政策規定,下派誰作為專項檢查工作人員,采用隨機性抽樣檢查,借助搖號的方式從專項檢查工作人員名錄庫中隨機性下派,也可以采用競標等方式下派。
因此,當公司被抽中后,它也許壓根都不清楚到底是誰到公司來查,也就是說來稅務稽查的人,你從來都沒見過!
查誰?
如何選擇稅務稽查對象
風暴來臨,誰會成為“襲擾”對象呢?依照《推進稅務稽查隨機性抽樣檢查實施方案》(稅總發[2015]104號)的規定,所有經營者、義務人和其他涉稅當事人都屬于也許被稅務稽查的對象。
全國各地有如此眾多的經營者、義務人和其他涉稅當事人,要是一個又一個稅務稽查,顯而易見并沒有那么多人手,并且也不現實。稅務稽查的意義更多的在于“威懾”,借助稅務稽查,對違法者予以處罰,警示更多的的經營者要合規經營,依法納稅。
那么,面對如此眾多的經營者,如何選擇被稅務稽查對象呢?
有這兩種方法。
對于線索明顯涉嫌偷逃騙抗稅和虛開增值稅票等稅務違規違法行為的經營者,稅局可以直接依法查處。
對于其他經營者,一律借助搖號等方式,從稅務稽查對象分類名錄庫和稅務稽查異常對象名錄庫中隨機抽取。
名錄庫有什么庫
分類名錄庫主要包括三大類名錄庫,分別是國稅總局名錄庫、省稅務局名錄庫和市、縣稅局名錄庫。
國稅總局名錄庫主要包括全國各地重點稅源公司,相關信息及資料由稅務稽查對象所在省稅務局提供。
省稅務局名錄庫主要包括轄區內的全國各地、省、市重點稅源公司。
市、縣稅局名錄庫主要包括轄區內的所有稅務稽查對象。
名錄庫錄入的信息主要包括稅務稽查對象稅務登記基本信息和前三個年度經營規模、納稅數額以及稅務檢查、稅務處理處罰、涉稅刑事追究等情況。
異常對象名錄庫由省、市、縣稅局在搜集各種類型稅務稽查案源信息的基礎上建立,并實施動態管理。
名錄庫主要包括長期性稅務申報異常公司、稅務高風險公司、納稅信用級別低的公司、多次被檢舉有稅務違規違法行為的公司、相關部門列明違反規定失信聯合懲戒公司等。名錄庫的內容主要包括各經營者的稅務登記基本信息以及涉嫌稅務違反規定等異常線索情況。
中簽概率有多高
1.重點稅源公司
要是公司屬于全國各地、省、市重點稅源公司,每年被抽中的概率在20%左右,并且每5年稅局會對重點稅源公司輪查一遍。
這也就代表著,重點稅源公司被稅務稽查是板上釘釘的事,不可以再像過去一樣抱著僥幸的心理度日,要時刻有風險意識、危機意識,在日常經營中努力做好防范,盡可能杜絕任何重大稅務風險的發生。
如何界定自己的公司是不是屬于重點稅源公司呢?
依照《重點公司稅源監控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國稅函[2000]1010號)的規定,納入國稅總局管理的重點稅源公司是以各地企業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收入為標準,即以上一年度企業增值稅和消費稅年入庫稅款1000萬元以上,營業稅[插圖]年入庫稅款300萬元以上的作為重點稅源公司。
對于省以下各級重點稅源公司的劃分標準,由各省自行確定。但要求列入重點稅源的公司納稅額要達到流轉稅的60%以上,并且還要兼顧行業分布,工業、商業、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房地產業、建筑安裝業和社會服務業作為重點行業予以監控。
2.其他經營者
對于非重點稅源公司,每年被抽樣檢查比例不超過3%。
對于非公司經營者,每年抽樣檢查比例不超過1%。
對于列入稅務稽查異常對象名錄庫的公司,現行政策要求會加大抽樣檢查力度,提高抽樣檢查比例和頻次。
非重點稅源公司和非公司經營者,相比重點稅源而言,要輕松不少,至少不用“惴惴不安”,擔心被稅務稽查。但也不可以心存僥幸,盡管稅務稽查概率低,但終歸還是有被抽中的。所以,無論概率高低,無論公司大小,都一樣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合法合規經營。
對于被列入異常對象名錄庫的公司,則更要痛定思痛,前車之鑒不可復。守法才是真正的“王道”。
3.是不是會頻繁中簽
看到上面的分析,有讀者想,要是自己的公司今年不幸被抽中,那萬一明年又被抽中該怎么辦呢?從理論上講,年年都有被抽中的也許——盡管概率較低。要是真是如此,公司豈不要年年應對稅務稽查?還怎么能有心思進行經營?
這種擔心大可不必。現行政策規定,3年內已被隨機性抽樣檢查的稅務稽查對象,不列入隨機性抽樣檢查范圍。也就是說,今年要是被抽樣檢查,明年、后年可確保無虞。
查什么?
收入不確認、少確認或晚確認,虛列成本費用,違規享受稅收優惠等都屬于稅務稽查的事項。
稅收優惠問題:依照《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辦法》(國稅總局公告2015年第76號)的規定,對于公司享受的稅收優惠事項是不是真的滿足現行政策要求,是不是存有違規享受稅務優惠的情形,是不是履行了正常的備案或審批手續等,稅局會采用稅收風險管理、稅務稽查、納稅評估等不同的方式,對公司進行核查。
專用發票問題:專用發票也是稅務稽查的重點,查賬必查票、查案必查票、查稅必查票,這是稅務稽查一直遵循的原則。找票抵稅、買票抵稅、虛開增值稅票,其實都不過是掩耳盜鈴的把式。
依照《國稅總局稽查局關于重點公司專用發票使用情況檢查工作相關問題的補充通知》(稽便函[2011]31號)的規定,對公司列支項目為“會議費”“餐費”“辦公用品”“傭金”和各種類型手續費等的專用發票,都屬于必查專用發票進行重點檢查。
稅局在稅務稽查時,對該類專用發票要逐筆進行核查比對,以發現公司是不是存有使用偽造專用發票及其他不合法憑證虛構業務項目、虛列成本費用等問題。
特殊行業更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依照《2017年稅務稽查重點工作安排》(稅總稽便函[2017]29號)的規定,對建筑安裝業、房地產業、生活服務業及交通運輸業等行業,國稅總局將統一選取720戶“營改增”行業虛開案源,下發各地組織檢查。因此,要是大家所在的公司正好處于這類行業,更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借助稅務稽查,發現經營者存有少繳稅款的,除了補稅、繳納滯納金之外,還也許面臨罰款甚至是被追究刑事責任。
公司如何自處?
打鐵還需自身硬。應對稅務稽查,最好的辦法就是:規范經營,合理納稅。
其實,恰好是因為不了解稅收優惠政策,并沒有充分使用好稅收優惠政策,才導致很多公司多繳了本不該交的稅款。經營要“守法”,但更要“用法”,使用稅法對公司的各種便利,達到合理納稅的意義。
假如說提高市場銷售規模是幫公司做大,那么合理納稅、規范經營就是幫助公司做強。“大”而不“強”,就是無本之木,就是無源之水,就是海市蜃樓,就是水中花、鏡中月,遲早是要出問題的!
知易行難。怎么才能明白哪些有利的稅收優惠政策是本公司適用的呢?只靠公司自身力量還不夠。術有專攻,一定要選擇綜合實力強的專業人士(注意,不一定是實力強的中介機構,牌子響和從業人員專業實力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上當的公司更會感同身受)為公司把脈,幫助公司認真排查存有的涉稅風險,將國家的財稅現行政策和企業經營管理真實合理結合,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的實施方案,真正讓公司的經營走上健康、合法、有序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