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稅務機關的稅收風險管理模式已經從傳統的經驗分析判斷轉變為大數據分析。稅務機關將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實時獲取納稅人的全方位稅務相關信息,進行風險分析和篩選。在此背景下,一旦發生企業涉稅風險,可能會導致整個行業涉稅風險的普遍爆發。
例如,2017年4月,國家稅務總局依托金稅三期發票審計制度,發現大量企業涉嫌變名銷售
現在,新稅收環境即將推出,將對稅務主體進行更全面的監控,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和驗證渠道將更加順暢,國家稅務總局提出建設項目、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制造業等關鍵領域,加強稅務大數據風險分析,意味著這些行業將面臨更嚴重的稅務風險。
另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推進稅務稽查隨機抽查實施方案>的通知》(稅總發〔2015〕104號),對于不同類別的企業,抽查的比例與頻次有一定的限制,本次國家稅務總局提出“適當提高‘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比例”,表明對于上述重大領域稽查力度將加強,相關企業面臨的涉稅風險無疑也會更高。
國家稅務總局、公安部、海關總署、中國人民銀行于2018年8月開展了為期兩年的雙打專項行動。
在專項行動中,稅務部門的專業優勢、公安部門的偵查優勢、海關部門的情報優勢和人民銀行的數據優勢得到有效發揮,形成全面覆蓋虛開騙稅所涉及主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控打擊網絡。
“雙打”專項對于虛開、騙稅犯罪打擊的效果顯著,截至2021年1月,累計查處涉嫌虛開騙稅企業32.23萬戶,涉及稅額850.15億元。
此后,為強化對虛開騙稅違法犯罪行為的震懾效應,形成對虛開騙稅違法行為的壓倒性高壓態勢,國家稅務總局等四部委聯合決定將專項行動時間延長至2021年6月底。而在2020年8月,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求是》雜志撰文提出,對于涉稅違法行為,比如“三假”要緊盯不放,狠狠打擊。
此次,國家稅務總局提出,要深化聯合監管,進一步健全完善稅務、公安、海關和人民銀行聯合打擊虛開騙稅部際協作機制,精準有效打擊“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等違法行為,這表明四部委聯合打擊虛開騙稅合作機制升級,并且沒有結束期限,這對于虛開、騙稅行為打擊力度更大、威力更強。
稅務稽查的稅收收入組織功能被著重強調稅款征收是一種公法上的債權債務關系。由于稅收具有免費的特點,僅通過債務法誠實守信或行政法合作信任原則的宣傳,很難保證稅收的實際征收。因此,稅務稽查是處理盜竊、逃避、抵制、欺詐、確保國家稅收債權及時實現的必要手段。然而,在不同的階段,對于稅務稽查主要功能的定位有所不同。
過去,稅款征收主要通過日常征管實現,稅務稽查查補收入占全國稅收總收入比例有限,稅務稽查的主要功能被定位為懲治稅收違法行為。近年來,隨著金稅三期、成品油發票模塊等系統上線,稅務稽查、稽查的手段升級,結合四部委聯合打擊虛開騙稅行動的部署,稅務稽查查補稅款收入不斷創造新高,稅務稽查組織收入的功能被強化。
雖然最近兩年因實施減稅降費,納稅人的實際稅負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通過非法犯罪手段逃稅的現象,稅務稽查查補稅款收入有所回落,但稽查手段仍在不斷進步,稅收違法犯罪的風險必定是不斷攀升的。
企業不能有僥幸心理,認為稅務稽查的力度正在逐漸下降。相反,未來打擊稅犯罪將實現規范化,特別是對上述重大領域的稅務稽查將更加嚴格。此外,在減稅降費的大背景下,企業還需注意在不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通過虛假申報享受稅收優惠的違法行為。
隨著稽查風暴或即將到來,稅收合規是企業的唯一途徑。國家總局文件提出,適當提高抽查比例,有序進行隨機抽查,準確實施稅收監督,打擊稅收違法行為。
我們認為,各地稅務機關一方面面臨著民眾打擊高收入人群偷稅漏稅的呼吁,另一方面也面臨著總局工作文件的壓力,雙重因素預示著地方上行業稅務稽查或全面鋪開,稽查風暴或不日而至,相關行業、領域的企業、個人應當對其涉稅風險引起重視,妥善應對。制造業、工程行業,網店和主播,結合總局文件,我們提醒關注以下四點:
(一)關注地區和行業的相關案例尋求借鑒
總局文件提出“探索形成個案解剖式調研稽查”,或意味著相關個案的處理、處罰結果將向社會公開,案件以及稽查經驗或被制作成指導、示范案例予以宣傳。
因此,相關行業和領域的企業和個人應及時關注國家總局、地方稅務局的官方網站和官方媒體,關注發布的各種案例信息,通過案例研究和比較探索自己的稅務風險點。
(二)強化數據風險意識,積極開展自查工作
國家總局文件提出加強稅收大數據風險分析發現稅收違法疑問和線索,即通過企業進銷不一致、稅收負擔低于行業正常水平等數據異常現象,因此,企業一方面需要加強數據風險意識,建立企業進出庫存數據庫,另一方面可以使用進出庫存數據庫反向稽查,發現漏洞及時彌補,自檢。
(三)建立、完善內、外部合規審查制度
對內部而言,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發票管理、費用報銷、業務流程管理制度,全面審核進項發票、報銷憑證的合法性,審核業務資料留存的完備性,實現業務資料完備齊全、與進銷發票相匹配,報銷憑證與報銷內容要素相符并能追溯到責任人。
對外部而言,企業應當建立、完善供應商、服務商審查制度,對供應商、服務商資質及完稅情況定期訪查,杜絕上游走逃、失聯現象發生。
(四)稅收節稅應合法合規,納稅人應提升稅收意識
一切稅收節稅的邏輯起點是合理、合法、合規。脫離稅法規制的節稅方案最終將給企業、個人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