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相信不少朋友也多多少少看到過媒體或公眾號上關于新稅收環境有多強的文章。在它面前,公司沒有什么可隱瞞的。是的,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時代,這個真的很強大。相對于企業而言,大家有必要去了解它,審視自己的不合規風險,知彼知己,才能“全身而退”,公司才能穩定發展。
如上所述,金稅一期、金稅二期、金稅三期等金稅工程系統是稅務機關在特殊歷史背景和環境下推出稅務征管系統,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有其各自存在的作用和意義。在這以前,稅收監管盡管依靠機器系統,但也少不了人為因素。充分考慮不同時期的金稅項目(如金稅三期),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即機器系統無法監管的地方)。因此,在金稅三期之前,會存在大規模的稅收監管盲區。此外,稅收監管在一定程度上依賴稅務工作人員的積極干預,因為人力資源和人們的知識經驗儲備有限,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所以,在金稅三期之前,公司會存在各種不合規的情況,因為沒有受到處罰或者很難受到處罰。公司都習慣了,大家都在這么做,也沒什么問題。較為常見不合規情況主要體現在金稅工程系統的盲區和能力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私戶收錢,不入公戶。
這樣的方法主要是金稅三期之前公司利用系統無法有效監管兩套賬的漏洞,這種偷漏稅現象在過去和現在都是普遍現象。不夸張的說,99%以上面向終端消費者的中小微企業都做到了。既然是普遍現象,企業管理者覺得大家都在這么干,稅務機關又沒查,那么肯定沒事。何況法不責眾。的確,私戶收錢的時候,在銀行數據還沒有接入或者沒有和稅務機關互聯互通的情況下,聰明的女人真的很難靠系統監管做到無米之炊,只能靠人工。而人工資源稀缺,中小型企業又那么多,稅務機關只能集中人力資源對各大偷漏稅公司進行人工檢查,絕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都成為了漏網之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逃網并不代表合法合規,只是稅務機關無暇顧及。
私賬征收不合規,不入公賬,主要體現在:企業管理者或其指定的財務人員、親信通過其私賬收取業務收入,進而可以避免對外開具發票,公司在增值稅、所得稅中不認收入,從而達到逃避增值稅、所得稅的目的。此外,如果公司還利用私人家庭收入支付勞動者工資、分享股息,也達到了逃避工資薪金所得稅和股息所得稅的目的。
2.公款隨意支配
這樣的方式常見于完全由私人老板控制的公司。企業管理者自然覺得公司是自己的,不分公私,可以隨意提取公款。而稅收監管系統如果沒有聯通銀行的技術基礎和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僅靠系統是無法實現有效監管的。因此,在第三個金稅時期之前,企業管理者任意支配公款的現象很普遍。
不遵守公款隨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管理者長期占用公司公款,會造成與股東的內部交易,長期虧損。這種股息很容易被稅務機關認定為股東股息,需要繳納股息所得稅。此外,公款隨意支配還會表現為公司在不開具發票的情況下,將資金轉給老板或私人戶收取,再由老板以發工資、購買商品的形式返還給公司。這種情況下,公司很容易被稅務機關認定為有兩套賬的企業,表外資金隱瞞收入,導致稅務稽查。
3.購買假發票,虛開發票沖抵成本。
這樣的方法主要存在于企業管理者稅收觀念錯誤,覺得企業納稅是因為成本不足。只要拿到發票,就可以增加成本,這樣就沒有風險了。所以會滋生買賣假發票的市場。公司每季度或年終繳稅時,都會購買大量發票或請他人虛開發票進行成本抵扣甚至獲得專用票抵扣。的確,在金稅三期之前,在國家“以票控稅”的監管思路下,這樣的方式確實給很多企業提供了偷漏稅的便利,也讓企業管理者形成了購買發票沖抵成本的想法。但近年來,針對虛開發票現象,稅務機關重點稽查,打擊了不少虛開發票、出售發票的犯罪團伙。公司主要及時轉變思路,畢竟虛開發票風險巨大。
購買假發票、制作假發票沖抵成本的不合規案例大多表現在:建筑施工企業、計算機信息工程、勞務公司、醫藥行業、外貿等上游行業和領域難以或無法取得發票,商業賄賂成本高,騙取出口退稅。
需要指出的是,購買假發票、虛開發票往往會在企業財務報表中反映出大量的往來賬戶損失。這主要是因為公司自己取得的發票沒有真實的業務支撐,但是開票人還是需要申報增值稅。為規避稅務風險,開票人會要求受票人按照開票金額將一筆收入過賬到開票人賬戶,開票人將支付的款項私下支付給受票人業務的所有人或其指定人員。這樣公司等于虛構成本,逃避所得稅,涉嫌購買假發票。公司取得抵扣進項稅或申請出口退稅專用票的,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騙取出口退稅。
4.沒有開具發票進行納稅申報。
這樣的方法也是基于企業管理者在金稅三期之前就有的錯誤的稅務觀念,覺得公司開發票就要交稅,不開就不用交稅。實際上,增值稅申報表中有專門的收入申報(即未開具發票的收入),開具發票是企業的法定義務。稅務機關可以對公司不開具發票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不開發票不納稅申報業務不合規主要體現在:企業對部分收入不開發票,不申報增值稅,從而降低所得稅層面的應納稅額。另外,如果公司存在公款私收的情況,公司也不會開票。否則,向私人住戶收錢是沒有意義的。
總得來說,正如我們一直在倡導的,企業管理者可以不懂稅,但是一定要納稅意識;可以不懂財務,但是一定要合規意識;你可以不懂法律,但要有證據意識。這樣公司才能在合法納稅的道路上走得穩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