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近期,公司及個人因涉稅問題被曝出的話題屢屢引起熱議,國稅機關也相繼發布各類處罰公告。一下子風聲鶴唳,“稅務稽查”成了讓不少經營者頭疼的字眼。不過有些經營者也許會困惑,自己明明都是正常運營、正常納稅申報的啊,為何也會被稅務稽查?接下來就為你揭開稅務稽查的神秘面紗。
近幾年來,稅收監管逐步規范和嚴格,尤其是在大數據處理技術的加持下,智慧稅務系統逐步上線,數據信息的互通,讓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基本上變得透明,很容易就會在無形中埋下稅務風險與隱患,致使涉稅風險大大提高。
要想減少被稅務稽查的概率,這9種行為千萬別做:
1、僅針對開票收入申報納稅
一些企業為了能少繳稅,不開票的收入就沒有申報納稅,為了能賬上不體現,走賬也往往不通過公戶。然而在多部門信息共享的時代,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
2、成本隨意調增或調減
一些企業,為了防止被稅局稽查到,隨意的調整成本(買發票或少計發票等),使收入成本配比。但是要知道,非特殊情況下的微利、平銷、低毛利或者收入成本倒掛都是稅局稽查的重點。
3、扣除憑證(發票)不合規
存在大量的白條入賬(500元以下的可以憑收據入賬);存在大量的個人抬頭發票;公司沒有車卻有大量的加油票;差旅費、會議費等費用異常發票;預估費用遲遲沒有發票;經營者個人消費的發票;其他與生產經營無關的憑證等等。
4、不按規定進行納稅調整
公司所得稅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是按照會計利潤,而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根據稅法規定進行納稅調整的余額。如果企業匯算清繳時,沒有按照規定進行納稅調整,很可能會被列為稽查目標。
5、少交個人所得稅
隨著個稅申報系統不斷完善,冒用身份、編造虛假工資等都很容易被稽查。
6、庫存賬實不一致
發票開具實行全票面上傳,簡單說就是發票開具不只是發票抬頭、金額,就連開具的商品名稱、數量、單價都會被監管。也就是說,公司的進銷存都是透明的。只要公司開具的發票異常,馬上就會接到稅務局電話,甚至會實地盤查,一旦有問題,就會涉嫌偷稅。
7、申報納稅異常
很多企業對小稅種不重視,認為其金額小,不會被監管,但其實,小稅種也會引起大風險。
8、頻繁公轉私、私轉私轉賬
通過私戶來偷逃稅的行為千萬別再做了,銀行已經對大額現金嚴加管控。
9、不繳或少繳社保
隨著社保的全面入稅,社保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
總得來說,公司在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就要建立起財務規范,并且注重事前預防,定期進行財稅風險檢測,及時排除隱藏的稅務風險,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