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企業在進行公轉私時,必須要繳稅20%的股東分紅稅,舉個例子來說500萬的收益繳稅25%的公司所得稅125萬后,公轉私時還要繳稅20%的分紅稅75萬,在最后老總拿到手的收益出現縮水一大半,且有的老總感覺企業的收益全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從公賬轉出到個人,不是以借款形式轉出必須要繳稅分紅稅,不繳稅會給企業留下比較嚴重的稅務風險。
為什么企業不可以隨便的公轉私
1.企業是一個法人實體。有其本身必須要擔負的責任,也受到相關法律法規和企業章程的約束。作為企業的公司股東,從企業支取資金,必須要在規定的范圍內行事。
2.如果從企業隨便支取資金,那么會形成公司股東與企業財產的混同。在企業在最后有對外負債無法償還的時候,公司股東可能就不能用“有限責任”,而必須要對企業的負債承擔連帶責任,這本身對于公司股東來講是不利的。
3.此外,公司股東在利用一些方式支取資金的時候,有可能會被認為是分紅,必須要繳稅相關的稅費。對于公司股東自身來講,可能并不合算。
節稅
那么在那種情況下可以有法可依的進行公轉私呢?
1.人員的工資獎金發放:工資獎金發放到員工工資卡,且已履行代扣個稅義務。
2.企業的稅后利潤: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將定期扣除費用、繳稅完經營所得個稅后的收益,利用對公賬戶轉給主要負責人。
3.差旅費報銷用:公戶上的錢轉給業務員用于出差的備用金,且出差回來后實報實銷、多退少補。
4.股東分紅:企業分紅所得,利用對公賬戶給公司股東個人打款,且所轉金額為已繳稅完股息紅利個稅。
5.個人合作:勞務報酬利用公戶轉給個人,且所轉金額為已繳稅勞務報酬個稅的稅后報酬。
6.個人購買:向個人購買商品并獲得稅務機關代開的票據,向個人賬戶轉銷售。
7.借款:所轉錢款為企業向個人的借款。
8.違約金:企業支付給個人支付違約金、賠償金。
9.個人獨資企業的利潤分配:甲企業屬于一家個體企業,定期會將扣除費用、繳稅完經營所得個稅后的收益利用對公賬戶打給個體企業的負責人。因為個體企業按“生產經營所得”繳稅個人所得稅,這個稅后利潤不像企業一樣還存在股東分紅的個稅問題,所以不存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