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前些日子好友問,以公司的名義購買新車,可省很多稅?
確實,以公司名義購買新車,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合理避稅有效途徑,只不過實際操作不當,也會出一些問題。
一、為什么能合理避稅。
一家正常情況下運營的公司,避免不了要交企業增值稅和公司所得稅,購買新車發票上注明的進項稅,能抵扣進項稅額需要繳納的企業增值稅,車輛每年的折舊及油費、保險費、洗車費等相關的費用也能在公司所得稅前列支。
前些日子某K姓大老板要買一輛140萬的卡宴,那就以此為例。有進項稅16.1萬(=140/1.13*13%),也就是公司可以一次性少交16.1萬的企業增值稅,公司所得稅層面,在邊際稅率為5%的情況下,幾年可省下6萬(=140/1.13*5%)的公司所得稅,在邊際稅率為25%的情況下,幾年可省下31萬(=140/1.13*25%)的公司所得稅。以上算法還沒有考慮車輛購置稅和每年發生的費用的抵稅作用。
公司科學合理節稅
二、實際操作中的幾個注意點:
1、一定要科學合理實際操作。
有些人想在年初用公司名義70萬買一輛車,年底3萬轉給自己,這種方式,太不合理,肯定是要被查的。一般來說,按市場價值,或者比市場價略微低一點轉讓,無論給誰,都是可以的。
事實上,我不明白為什么我必須把它轉移給個人。有人說,如果你以高價出售,賺取差價,這意味著你的第一次轉讓價格很低,這是一個不合理的轉讓價格,可能會受到稅收的監管。此外,個人交易的差額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沒實操過,不確定)
也有人說在自己手上的東西踏實,畢竟100%是自己的,關于這個問題,請看第2點。
2、盡量以自己100%控制的公司去購買新車。
如果以和別人合資的公司的名義去購買新車,就算現在大家都和和氣氣的,只不過后續經營過程中利益的分配問題,產權的歸屬問題,潛在的經營分歧問題,都難以避免,所以,盡量還是以自己100%控制的公司去買。
那既然100%是自己控制的,那就沒有踏實不踏實一說了。
公司科學合理節稅
3、對稅務,要保持一個敬畏之心。
很多人覺得,我之前以公司名義購買新車的時候這樣那樣實際操作過,看起來不合理,只不過稅務也沒來查我啊,所以不用擔心,辣辣弄跌,莫比哈薩。
按照那些網紅的處罰經驗,補稅+罰款基本上是掏光家底的。
所以,有沒有一個可能,是為了養肥之后再收割呢?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是還沒輪到你呢?
雖然你在歷史上可能沒有被發現,但你必須對稅收保持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