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1
現金和銀行存款的核對
庫存現金:
賬實是否相符?(現金賬面余額與庫存現金相符。)
庫存現金是否超過限額標準?(大額現金及時存入銀行賬戶。)
余額是否合理?(現金賬上不能出現負數。)
銀行存款:
賬實是否相符?(銀行存款與銀行對賬單相符。)
是否存在大量未達賬項?(所有銀行帳號都不要有未達賬項。)
所有的賬戶是否都在賬務中核算?(要將公司所有賬戶在銀行存款中核算;個別長期閑置不用賬戶建議銷戶,審計函證時耗用資金。)
是否將個人賬戶在銀行存款中核算?(將公司股東個人卡收支視同銀行存款管理;個別銀行存款資料不全賬實不一致等。)
2
核實資產核對和盤點物資
存貨:
各項存貨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注意已處理的存貨未進行賬務處理的,以及發出商品和在途物資。)
是否有積壓、報廢、損失物資?(企業材料損失沒有進行正確的歸集,無法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企業采購入庫的存貨,是否都取得了發票?(所采購的材料沒有取得正規發票,相關成本費用不得在所得稅前列支)
上期末暫估入庫的存貨,月初是否進行了沖減核銷?
庫存材料成本結轉方式: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后進先出法等,是否存在任意變動?(企業庫存材料成本結轉隨意變動,需要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中進行相關調整)
固定資產:
各項固定資產賬面數量與實物數量是否一致?(注意已報廢固定資產而未進行賬務處理)
是否存在減值情形?(企業按會計規定提取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不得稅前扣除,其折舊仍按稅法確定的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計算扣除。)
是否有報廢資產未清理?
損失資產報備資料是否完善?
如何折舊?(會計折舊金額小于稅法規定,按會計計算扣除;大于稅法規定,按稅法計算扣除)
當月增加固定資產下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無形資產當月開始攤銷.
3
往來賬項的核對、確認、催收、清理
對于企業可能出現的資產損失,這里也列了一小部分常見的:
注意:紅色字體的部分,為日常經營中,較為常見的。
財務最關心就是賬面上往來款收不回錢,形成了壞賬如何處理?
如果企業確實發生了應收及預付賬款壞賬損失,需要按照以下三種情況確認:
①逾期三年以上,稅前扣除條件及要點;
②逾期一年以上,且單筆數額不超過五萬或者不超過企業年度收入總額萬分之一的應收款項,會計上已作損失處理的,可以作為壞賬損失,但應說明情況并出具專項報告(不再留存),相關要求與上述“逾期三年以上”相同;
③未逾期、逾期不足一年、逾期一至三年且單筆數額既不超過五萬也不超過企業年度收入總額萬分之一。
舉個例子:
A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在2016年12月31日對B公司一筆預計發生的應收賬款壞賬計提了壞賬準備,金額300萬元,并在辦理2016年度匯算清繳時調增應納稅所得額300萬元。由于多次催收未果,在對B公司提起民事訴訟程序后,2018年初A公司對該筆應收款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2018年7月,法院下達《執行裁定書》終結本次執行,裁定A公司無法收回該筆應收賬款。此時,A公司財務由于疏漏未做會計處理,并在辦理2018年度匯繳時對該筆壞賬做了申報扣除,調減應納稅所得額300萬元。
2019年8月,稅務部門檢查發現后,認為該筆壞賬損失不符合稅前扣除條件,不允許稅前扣除,要求企業補繳2018年度所得稅75萬元(300*25%)及滯納金。稅局認為,該筆壞賬企業雖在2018年取得法院終止執行裁定書等證據材料并作了納稅申報,但會計上未核銷壞賬,即未作損失處理,因此不符合稅前扣除條件,必須補做資產損失賬務處理并進行申報后方能稅前扣除。
賬務處理
發生資產損失時,會計上做損失處理
借:信用減值損失 300 萬元
貸:壞賬準備 300萬元
企業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實際發生壞賬)按管理權限經批準后作為壞賬轉銷時,應當沖減已計提的壞賬準備。
借:壞賬準備
貸: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
注意:企業以前年度發生的資產損失未能在當年稅前扣除的,準予追補至該項損失發生年度扣除,其追補確認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五年。
政策參考:
01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支出的,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呆賬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
企業發生的損失,減除責任人賠償和保險款后的余額,依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扣除,企業已經作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后納稅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時,應計入當期收入。
注意:如果只是計提壞賬準備,則并非實際發生;不符合稅前扣除要件。
關于留存備查資料
不再留存專項報告,留存“書面申明”即可!因此,對于應收賬款損失來講,留存“書面申明”應當是可以的。
4
投資類資產的確認
(1)關注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情況,避免投資打水漂兒。
(2)及時取得聯營、合營公司的報表資料,確認投資收益。
(3)及時取得股票交易價格、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準確核算損益。
5
費用的報銷和票據的取得
(1)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當年費用及時入賬,避免出現費用跨期入賬。
(2)按照配比原則,分配已支付的費用。
(3)關注預(計)提、待攤費用余額是否合理。
(4)已發生并記賬的費用是否全部取得合規票據,未取得票據的應把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
6
稅務處理要注意的地方
(1)檢查當年的稅費繳納情況對企業當年的各項稅費做一個總的分析,再計算一下當年的稅負情況,與當地稅務機關規定的稅負作一個比較,根據稅務機關規定的稅務進行適當調整。
(2)檢查發票的使用情況。
(3)檢查企業當年的賬務處理。
(4)檢查攤銷和計提情況。
檢查一下有無會計事項應于當年攤銷未攤銷的情況,有無折舊應計未計的情況,因為如果當年不攤銷或不計提折舊,以后年度補記是不能在稅前扣除的。
1、檢查企業當年的賬務處理,有關會計科目是否隱藏稅務風險
比如財務入賬到“其他應收款”科目下的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除外)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既不歸還,又未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其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
再比如,截止12月31日貨到票未到的“暫估入庫”情況,在必要時進行備查登記,如果在次年5月31日前仍然未收到發票的需要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進行納稅調整,等等。
2、檢查當年的稅費繳納情況,核查計算是否有誤或遺漏
年末結轉前,應對本年度的各種稅費進行一次梳理,檢查有無計算錯誤、有誤遺漏。對于常規稅種,每月或每季度企業一般都會按時申報,但是對于一些不經常發生的稅種卻可能遺漏,比如印花稅等。
3、正確區分所得稅的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
會計核算與稅法規定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在年末結賬計算所得稅前必須正確區分所得稅的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分類登記,作為計算當期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的基礎資料。
4、關注稅務管理改革,合理享受優惠政策
國家今年出臺了多項稅收優惠政策,財務人員要積極關注,合理利用這些政策為企業服務。比如需要備案優惠政策是否均已備案,未備案的該如何處理,未享受優惠多繳納的稅款又該如何處理,同時做好稅務風險把控,企業可以通過加強財稅信息化建設,從技術層面、制度層面降低稅務風險。
涉稅風險僅靠人工審核還是有疏漏之除,這就需要會計們借助財務工具在結賬前做一個全面的檢查,避免在來年匯算清繳時被稅局稽查,小編在這里推薦暢捷通T+Cloud的「稅務風險檢測功能」,編制完申報表后,可通過“稅務風險檢測”實時進行節稅分析與納稅調整,企業健康度評分一目了然,6大類幾十項風險指標時實檢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稅務風險問題所在,并針對企業存在的稅務風險,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建議,讓企業遠離被稽查的風險。